三歲定三十
今晚想畫一畫凌晨的中環, 畫畫下想起一件遺忘了的往事。
三歲的時候幼稚園老師發現我識畫畫, 印象中她沒有讚我, 但自此之後她和其他班的老師隔幾天就會給我一張照片, 叫我照住畫。 八十年代 IFC ICC 未出世, 香港最具話題性就是中銀和匯豐大廈; 有一天我收到這兩座大廈的照片, 照住畫, 那個老師大喜, 以後幾乎每天都有老師給我不同角度的中銀匯豐照片。 那班老師從來都沒有解悉為什麼要我畫, 只表示 「好神奇, 好搞笑」, 把畫和照片拿走之後覺得沒有必要跟個三歲細路講「唔該」。 最諷刺的是三歲的我住九龍, 根本沒有人會帶我出中環, 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自己日日在畫的大廈。
幼稚園, 小學, 中學期間我一直每天畫畫, 一天畫幾幅, 還會用紙黏土做模型, 好像得過幾次獎。 中三要選科, 就讀那間不是名校, 科目的設定十分無稽: 讀 A Maths 就不能讀美術, 只可以二選一! 那年數學成績好, 老師叫我選 A Maths有助未來升學; 我找美術老師幫我想辦法, 如果我自修交功課給她可以幫報美術科會考嗎?她的反問我為什麼不能二選一, 她說不能幫就打發我走。 我是全級美術科最高分的學生, 也不能叫老師考慮做一樣份外事, 談了一分鐘她就說要走。 我發現根本沒有人尊重美術這一科, 乾脆選了數學。
我就是在這種教育制度下長大, 覺得畫畫是又不能升學又不能就業的無聊事。中四之後由天天畫畫變成一星期一次、一個月畫一次… 最後完全忘記自己曾經會畫畫。畢業後在中環工作, 有時加班至凌晨, 行出行入時我總會回頭望望這兩座優雅的大廈; 白天反光、入夜開燈、凌晨熄燈, 都見過。 好像有種特別的感覺, 又想不起是三歲的自己在仰望。 後來從南極回港, 心曠神宜才畫了這博客的第一幅插畫。 重拾失散十年的興趣感覺很好, 於是又開始經常畫畫的生活。這幾年不只平時放工畫一畫, 連出差也帶盒木顏色在酒店畫; 可惜畫功只是回到自己小學的水平, 沒關係, 開心就可以了。
如今三十歲再畫中銀, 匯豐, 應該靚過三歲時的畫 :)
你也記得起自己童年時的興趣嗎?